《美学散步》宗白华著。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之一次结集出版。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1981年该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读了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对于中国诗歌、美术、园林、戏曲、建筑的美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了中西美学不同渊源的清晰脉络。
2、读宗先生的《美学散步》,感到扑面而来的生命气息,是生命的节奏和对人生的关怀。
3、(一)《美学散步》读后感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结集出版的美学着作。
4、《美学散步》解读如下:作者宗白华从德国康德形式美学关于审美规定性的观点出发,对审美和艺术的本质从知情意的三分法角度作了揭示。他认为,美是介于真和善之间的一种活动。
5、美学散步名著读后感1 当我把《美学散步》从图书馆给借回来后,发现它的内容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全是专业术语而且文诌诌的学术著作,而是文辞优美、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的美学奇葩。
6、关于《美学散步》读后感优秀范文 《美学散步》是一本不厚、很小的书籍,可是里面的思想却熠熠发光。
本书是已故一代美学宗师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美学著作,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其词句典雅优美、充满诗意,是中国美学经典之作和必读之书。
宗白华《美学散步》用深隽的人生智慧和宇宙观念来诠释中国艺术。书中从康德形式美学出发,介绍了美学和文艺的一般原理,接着介绍中国美学史和中国艺术论,突出了美的独立价值。
《美学散步》内容梗概这是一本小书讲述有关诗文学和画的分界精髓在于题目“散步”两字。全书分两部分之一部分为“小言”第二部分为“诗文学和画的分界”。
他一生著述不多,《美学散步》和《意境》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也是其毕生美学探索结晶的一次完整诗化叙述,畅销30余年多次再版,早已是知名艺术高校美学课程指定教材和必读书目。
宗白华(1897—1986):江苏常熟人。中国现代美学家、哲学家、诗人。主要著作有《美学散步》。他还翻译了温克尔曼、莱辛、歌德、席勒、海涅、罗丹等美学大师和艺术大师的很多论著。
篇一: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经老师介绍,我开始阅读宗白华老师的《美学散步》。 《美学散步》这本书,是宗白华老师一生中为数不多的著述之一,里面汇集了他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据了解,这也是他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最重要的美学论集。宗白华,江苏常熟人。1918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语言科。 1920-1925年留学德国,先后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美学。1949-1952年任南京大学教授。
宗白华 宗白华(1897年-1986年),原名宗之櫆,字伯华。美学家、哲学家、诗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20世纪唯一一个建立了自己美学体系的中国美学家,与朱光潜先生并称为20世纪中国美学界的“双峰”。
《美学散步》宗白华著。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之一次结集出版。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1981年该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正是因为多年的感悟和思索宗白华才提出了“散步”的概念并把他的想法写在《美学散步》中可以说《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多年美学体验的结果。
易中天。自然无往而不美是易中天美学散步中的一段话,全句是以其只摄取了自然的表面,而不能表现自然底面的精神故。艺术家的图画、雕刻自然无往而不美,何以故。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读后感《美学散步的读后感》。景中是情,情从景生。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
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用散步的感觉美学,文字清新淡雅。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自己从他解放前后的三十多篇美学论文中精选出来的文集。
在宗先生看来,散步是自由的,但并不因此就绝对是非逻辑的,亚里士多德在“散步”中建立了体系性思想,庄子在“散步”中领悟到了宇宙的玄妙,达·芬奇在散步中捕捉到了美的真谛。
1、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
2、美是基于感觉上不明了的观念成立的。那么明了的理论认知产生时,美就不存在了 美是和欲求相伴的,没得本身既是完满(也就是善)。善是人们欲求的对象。美是感性里表现的完满(多样统一)。美纯在于形式。
3、美学大师宗白华发现中西文化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世界进行阐释,由此生发出的美学理论与文化境界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人站在固定的地点,由固定的角度透视深空,他的视线失落于无穷,驰于无极。
4、宗白华先生认为,艺术家同艺术一样是要来源生活却高于生活的 “艺术与艺术家在社会上为人重视,须经过三种变化:(一)柏拉图的大弟子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给予艺术以较高的地位。他以为艺术的创造是模仿自然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