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狗肾 有温肾壮阳,益精补髓的作用,用于肾虚阳痿、不孕等性机能衰弱以及腰膝冷痛等症。本品多入丸散剂,每次用量3--6克。海马 有温肾壮阳,调气活血的作用,用于肾虚阳痿,遗尿,虚喘以及治肿瘤和疔疮等症。
1、治疗疝气更佳 *** 偏方:茯苓白术桂枝汤治疗 茯苓、白术、台乌药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伴咳嗽者,加桔梗、川贝母各6克;疝痛甚者,加木香、元胡各6克;体质虚者,加黄芪、当归各6克。
2、茴香粥 小茴香15克,粳米100克。先煎小茴香,去渣取汁,然后入粳米煮为稀粥。每日分2次服,3~5日为一疗程。此方有行气止痛、健脾开胃功效。适用于小肠疝气、脘腹胀气、睾丸肿胀偏坠以及鞘膜积液、阴囊橡皮肿等症。
3、组成:荔枝核,小茴香,桂圆核,升麻。 *** 与用法:上料各等份焙干研末。空腹服3克,再以升麻3克水酒煮服。主治:疝气偏坠、小肠气痛。【处方7】组成:橘核、小茴香各等份。 *** 与用法:上料分别炒焦研末,混匀。
川楝子配伍功效1 川楝子配郁金川楝子肝经,舒肝止痛,其性寒凉又能清热,导热下行;郁金性寒,辛散苦降,入肝肺二经,平肝解郁,活血散瘀,配川栋子平肝止痛。治疗肝郁气滞,胁痛,胃痛,腹痛。
行气止痛川楝子有行气止痛的功效,与元胡,或是苏梗,川朴,木香同用,适宜于缓解气郁胃疼;与柴胡,青皮同用,用于缓解胸肋胀痛,胸闷不舒等症;与木香,小茴香,吴茱萸同用,用于缓解疝气作痛。
行气止痛 川楝子有行气止痛的功效,与元胡,或是苏梗,川朴,木香同用,适宜于缓解气郁胃疼;与柴胡,青皮同用,用于缓解胸肋胀痛,胸闷不舒等症;与木香,小茴香,吴茱萸同用,用于缓解疝气作痛。
川楝子的功效如下:川楝子的功效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主脘腹胁肋疼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头癣,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医学典籍《本经逢原》有记载称,川楝子主要用于温疾烦狂,取以引火毒下泄,从而心烦意乱、肝气郁结自然就消除了。
【功效作用】行气止痛:①用于气郁胃痛,症见胃脘胀痛,痛连两胁,按之痛减,嗳气频作,或嘈杂吞酸,可与元胡同用,如川楝子散;也可与苏梗、川朴、木香同用。
细辛通常用于治疗鼻渊,头痛,风湿痹痛等。细辛中含有乌头碱,而乌头碱是具有很强烈的毒性的,所以细辛具有一定的毒性,在临床上使用细辛一定要注意用法和用量。
对于脾胃气虚的人群也有着治疗效果,可用于治疗四肢无力、食欲下降等各种问题。而且党参还能够与各种药材配伍,例如白术、茯苓等,可增强补气健脾的功效。
常见的中药材当中有阿胶,人参,当归,熟地黄,枸杞都有一定的补血功效,接下来我们分别看一下它们的作用。阿胶 阿胶也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补血作用。
两面针还可以起到服用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解毒消肿等功效,两面针泡酒用途也是非常的广泛,对于治疗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有很好的作用,可以取适量药酒加热后进行关节患处涂抹,能够起到舒筋通络和散寒的作用。
行气止痛和活血散瘀。用于跌打肿痛,风湿痹痛,胃痛,牙痛。祛风通络和消肿止痛。治烫伤:两面针干根,研成粉撒布局部,在撒粉前先用两面针,煎水外洗。止牙痛:一两面针干根三至五钱。
两面针所含有的香叶木苷,可以有效的消除炎症,具有抗炎的功效。可以有效的抗氧化,具有抗氧化作用。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对于肿瘤有一定辅助治疗的效果。
1、土豆蜂蜜治十二指肠溃疡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养血生肌。适用于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偏方 组成】鲜土豆50克,蜂蜜适量。【用法用量】将鲜土豆洗净连皮切碎捣烂,用消毒纱布绞汁,加人蜂蜜搅匀。
2、 *** 与用法:陈皮、甘草洗净,加适量水浸泡发透后煎煮,20分钟取煎液1次,共3次,后合并煎液,再以文火煎熬浓缩成稠膏,加蜂蜜一倍,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每次3汤匙,每日2次,开水冲服。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3、用法:将小羊羔肠浸泡、洗净、翻开,用玉米粉外撒。翻转羊肠,放适量油盐煮食。每天3次,连食1个月。说明:此方系新疆吐鲁番地区牧民所独用,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所用羊肠取自6个月左右的绵羊或山羊的十二指肠。
4、田七鸡蛋羹 田七末3克,藕汁30毫升,鸡蛋1个,白糖少许。将鸡蛋打破,倒入碗中搅拌;用鲜藕汁及田七末,加白糖,与鸡蛋搅匀,隔水炖熟服食。可治血瘀型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