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陈鹤琴谈教育孩子的十条原则:积极暗示,不消极命令。积极鼓励,不消极刺激。提供良好成长环境。少用命令式语气。尽量不要对孩子说“不”。对周围的事情要有明确态度。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内容如下:陈鹤琴认为,智力和知识的关系犹如两个相交的圆,但智力的圆要远远大于知识的圆。在教育过程中,知识以成人为主体,是成人智力活动的结果,对儿童而言是死的;而智力能力以儿童为主体,是活的。
父母要尊重儿童的人格。父母步调要一致。父母要给儿童以真正的爱。陈鹤琴在对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的课程组织法,即“整个教学法”。
父母的尊重和鼓励可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和自尊,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和成长。这种教育方式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的原则如下:教孩子是从小教起的。游戏式的教育法。不要骤然命令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孩子应有看图画、画图、剪纸的机会。孩子应有玩沙、塑泥、穿珠、锤击、浇花的机会。
《家庭教育》为陈鹤琴所著书籍,全书共12章,订立家庭教育原则101条,讲述了儿童心理及普通教导法,解释了各项建议的涵义。
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
代表作品 《家庭教育》、《陈鹤琴全集》、《儿童心理之研究》。主要教育思想 “活教育”的思想体系 “活教育”的目的 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的诗如下 我从山中来,带得山中草。其名曰蕙兰,叶叶长垂倒。移兰入小园,掬土栽培好。日夕往视之,希望花开早。一日望三回,望望花时过,桃李欲成荫,南风忽然播。兰草独依然,苞也无一个。
被誉为“中国的福禄贝尔”、“中国幼儿教育之父”的陈鹤琴,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的幼儿教育家,同与其齐名的教育家张雪门并称为“南陈北张”。他的代表作有《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等。
潘菽(1897-1988)心理学家、教育家。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艾伟(1890-1955),中国近现代*心理学家。